网站首页 文化要闻 社会文化 艺术天地 文物保护 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 文化市场 文化队伍 文化资源
   
  苏东坡与滕县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到青年时已精通诸子百家、琴棋书画,成为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中进士后,苏东坡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深感不安,希望通过政治改革加强宋王朝的统治。仁宗末年,他向朝廷上书,提出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一系列主张,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的风度。后因在改革变法的具体问题上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上书神宗,反对王安石变法方案,受到神宗皇帝的批评,并以此出任杭州通判,后又转知密州、徐州。

苏东坡因为敢讲真情实话而受到新党的排挤,虽然几次遭贬,但在任地方官时,仍然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做了不少有益于地方的好事。熙宁十年(1077年)春,苏东坡知徐州不久,即到滕、沛等县察看民情(宋时滕县隶属于徐州)。夏季,连降暴雨,河水从曹村决口,洪水围困徐州七十余天。他率领军民,奋力增修城墙,保护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深受人民的爱戴。

苏东坡对滕县有着特殊的感情。滕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而滕县知县恰巧是他所崇拜的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两家私谊甚厚;滕县还有他的同榜进士时公,两人情同手足。这些,对于受贬外放的苏东坡来说,真是“他乡遇故知”,亲切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以此,他到徐州任职不久,即请密友山阳掾时公畅谈,并画《筇竹》二枝为赠。据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宋苏文忠画竹石刻题记》载:“东坡先生与叔祖山阳掾暨先大夫实同榜契,雅相嘉重。熙宁中守彭门(指熙宁十年知徐州),叔祖通直赴约,戏写筇竹二枝,曰:‘观此如何?’叔祖曰:‘文节直干,此如学士立身许国。’于今四十余年,乃刻石传久。宣和辛丑冬至日,朝奉朗通判许州实丰□立石。”上文记述了苏、时两人的友谊。画竹赠送言志达情及其刻石永存的意义。《筇竹》二枝分刻两石,原在滕县,后流转沛县歌风书院的吴公祠中。对于此石,胶西的柯昌泗在《续滕县志·金石志》中指出:“苏书之禁未驰,碑石多遭凿毁,而时君独以墨迹上石,且祥记先世交谊,藏诸其家,其风谊有足多者。此石自当在滕,不知何时流转临境,遂得移置沛县书院也。由宋至金,滕沛同属徐州,东坡守徐,翰墨传於滕者,唯《西园》诗及此画耳。”

柯昌泗提出的《西园》诗,也就是《苏轼诗集》中的《滕县时同年西园》,诗曰:

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我独种松柏,守此一片心。

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

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

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

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

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

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

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

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

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

拱把不知数,会当出千寻。

樊侯种梓漆,寿张富华簪。

我作西园诗,以为里人箴。

诗言志。这首五言诗,高度赞美了青松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充分表达了作者要像逆境中的青松屹立于风雪之中,最后点题,此诗的目的是作为“里人”的箴言。据韩崇宝的《铁斋金石跋尾》云:“按坡公集,守彭城时有滕县时年西园诗五古一首,或即其人(即画竹石刻的立石人时丰□)之父祖,特无从考其名号官爵耳。”从上文可知,诗中的时同年就是苏东坡为之赠画的滕县好友山阳掾时公。时公在元丰元年(1078年)邀请苏东坡来滕作客游园,苏东坡面对知音诗兴大发,以松柏寄情而言志,一片深情、无限感慨尽在《西园》诗中。

也许就在赏园写诗的前后,苏东坡在滕知县范纯粹的陪同下,视察了刚修复好的滕县公堂,不由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滕县公堂记》(又名《修公堂记》)。全文如下:

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养也。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苟有益于人虽厉民以自养不为泰。是故饮食必丰,车服必安,宫室必壮,使令之人必给,则人轻去其家而重去其国。如使衣食菲恶不如吾私,宫室敝陋不如吾庐,使令之人朴野不足不如吾僮,虽君子安之无不可者。然人之情,所以去父母捐坟墓而远游者,岂厌安逸而思劳苦也哉。至於宫室盖有所以受而传之无穷,非独以自养也。今日不治,后日之费必倍。而比年以来所在务为俭陋,尤讳土木营建之功。欹仄腐坏转以相付,不敢擅易一掾。此何义也!滕古邑也,在宋鲁之间,号为难治。庭宇陋甚,莫有葺者,非惟不敢,亦不自暇。自天圣之年(1023年),县令太常博士张君大素实始改作,凡五十有二年,而赞善大夫范君纯粹自公府掾谪为令,复一修之。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称子男邦君之足,而寝室未治。范君非嫌于奉己也,曰吾力有所未暇而已。昔毛孝先崔季用士皆变易车服以求名,而徐公固自若也,故天下以为啬。君子之度一也,时自二耳。元丰元年七月二十二日。

苏东坡的记文,夹叙夹议,随笔挥洒,既表现了他坦率的胸怀,也表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文中除记述了滕县公堂修复始末之外,还“借题发挥”,指出地方官吏只有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才能教人民公而忘私或先公后私,同时还表彰了范纯粹建设滕县的事业心,以及修公堂衙门而不修寝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风。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东坡辞别了滕县知县范纯粹及友人时公等,离开了徐州到湖州任知州。到湖州不久,因作诗讽刺新法入狱。出狱后到哲宗旧党执政时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先后出任徐、颖、定知州。新党再度执政后,他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和琼州,直到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才因大赦内徙,次年七月卒于常州。苏东坡一生政治上虽不得意,但在文学上却有杰出的成就。他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诗、词与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势、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离开滕县不久,滕县人民就冒着政治上的风险,把他为滕县写的诗、文与画刻在石碑上,纪念这位执中持平、刚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依然奋进不辍的政治家和杰出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