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化要闻 社会文化 艺术天地 文物保护 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 文化市场 文化队伍 文化资源
   
  “滕州草编”非遗传承人高宪安  
   
   
 
 
     
 

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做,故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

  枣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滕州草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滕州草编,作为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传递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它们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装点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南沙河镇前辛章村是滕州草编的发源地,是闻名遐迩的“草编专业村”,相传该村从事草编工艺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生意好的时候,该村有70%的人从事草编手艺,他们利用小麦的秸秆编织各种食品筐以及宠物筐等各种工艺品,产品远销意大利、法国。尽管现在市场萎靡,但已经82岁高龄的高宪安和老伴孔繁兰依然执着坚持着。

  走进前辛章村高宪安家,他和老伴正忙着手中的活儿,不大的院子里到处都是编织草编所用到的秸秆和编绳,在高宪安的脚边摆放着多个已经成型的草编成品,不仅做工精细,而且外形也非常美观。

  一根根普通的麦秸到了高宪安的手里,经过他的手几番折叠、捆绑,仿佛有了灵性,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草编手工艺品。看起来很简单,整个过程却很费时间和精力,整个流程一一做下来,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草编手艺是家传的手艺,我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草编了,大件的像如今常见的煎饼筐子、馒头囤子、锅盖等用品,小件的如小筐、儿童玩具等花样丰富的工艺品。”日前,在前辛章村,谈起滕州草编,传承人高宪安兴致颇高,娓娓道来。滕州草编的工艺方法极为丰富,常用的有编辫、平编、绞编、编花、锥砌法、串接、串钉、串连、缠扣、缠锯、缠边、缠画、包裹、拧编、卷折、缝绣、粘贴、割花扎勒种种。

  高宪安进一步介绍说,过去,每年收完麦子,他就开始把麦秸收回家。麦秸要求草茎饱满,不能有丝毫损坏,否则会影响成品的美观。一捆捆麦秸收回家以后,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分类整理,截成一段段长短不一的备料。麦秸分类整理好后,还要放在大盆内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待稍柔软后就捞起来,然后就可以用来编织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了。

“草编是将麦秸的一头对齐,依次加入麦秸编织。编的时候,大小和弧度主要是看锥子扎的方向,向上扎就比较平,向下的话弧度就比较大。而且大拇指要一直用力压在上面,草编才有劲,也能掌握好每段之间的距离。”高宪安一边演示一边说,“到最后收尾的时候也要注意,量着尺寸差不多够了,就要慢慢‘收’了,少加秆,有时候还要抽出几根,越到结尾越细,最后就和前边粗的部分接起来,一点也看不出接头。” 一个个草编制品做好后,还要把它放到通风处自然风干,不能被阳光直晒以防止开裂变形。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机械制品和人工合成材料制品充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既使草编工艺品遇到了挑战,又面临着发展的契机,因为一方面是机制品、人工合成材料制品在某些领域取代草制品;另一方面,人们对机械制品普遍感到厌倦,对于应用自然原料的手工艺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有人提出“回到大自然去”的口号,这使草编工艺品的身价倍增,并且日益广泛地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滕州草编这一富有深厚历史和民间传统的工艺品,在富有创造性的滕州人民手里,将会成为富有时代风采的现代民间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