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鞋”最早为宫中传出,原名“虎头鞋”,传至民间后因避宫讳而改称“猫头鞋”。“猫头鞋”造型逼真,色彩艳丽,是优秀的民间手工布艺产品。“猫头鞋”制作工艺在滕州由来已久,现已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日前,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寻访了羊庄镇庞庄村“猫头鞋”手工艺人薛士英。
进入薛士英家时,她正一针针纳着巴掌大的鞋底,旁边放着一双双做好的猫头鞋。白布的千层鞋底,红色布料作帮,鞋面上是精心刺绣的猫头形状。小小的鞋上眼睛、嘴巴等五官俱全,再配上毛线胡须,更加憨态可掬。
“鞋子虽小,工序却不少:做衬子、剪样子、贴花样、纳鞋底……前前后后至少十几道工序。”薛士英一边干活,一边颇有兴致地讲起了猫头鞋的制作。
今年50岁的“巧手”薛士英,16岁就学会了做“猫头鞋”。一双地道的“猫头鞋”,全部由人工一针一线缝制出来,极具地方特色。除了用旧棉布打袼褙、做鞋底、鞋帮之外,关键在于鞋脸的造型设计和各种彩线的使用搭配,可以说一双“虎头鞋”的好看与否,全在于此。猫头鞋做工复杂,用料也十分讲究,主要用七彩丝线,各种颜色丝绸及棉布、绒布、硬纸板、玻璃球、金银箔等。其中最常用的金银丝线现在已很难买到。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色彩各异,花样多多,表现夸张可爱,全凭个人的审美和喜好。“猫头鞋”是这种布艺的总代称,其主要品种约二十余种,较常见的有猫头鞋、猫头帽、猫头枕、猪头鞋、猪头帽、莲花帽、兜肚等。一些平常的东西都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和灵性,成了美观、漂亮、十分耐用而又寓意深刻的礼物,以此来表达老人对娃娃们的期盼和祝福。
“谁家的娃娃只要穿上鞋底宽大的‘猫头鞋’,不仅易于练习走路,而且穿着舒适。直到今天,谁家添个宝宝,有的长辈还要送上几双‘猫头鞋’。”薛士英说。
“做梦都没想到,咱滕州的猫头鞋能漂洋过海,受到老外的喜欢。”薛士英进一步介绍说,她的一个熟人赵兵,在美国工作,回滕州探亲时带走了几双猫头鞋,被美国的朋友一抢而空。随后,赵兵又委托薛士英赶制了十几双“猫头鞋”,用快递寄到美国送给朋友。
“‘猫头鞋’这一民间手工作品很有韵味,挖掘和保护好这一民间手工技艺,对丰富我市的第三产业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对‘滕州猫头鞋’进行保护,让这一民间手工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昊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