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重庆把握新常态下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着眼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及推动艺术事业和演艺产业繁荣、协调、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文艺院团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资源配置力两大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市级文艺院团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4年,市级院团演出1664场,比2013年增加262场,增加18.68%。其中公益演出729场,增加147场,商业演出935场,增加115场;演出收入3753.23万元,比2013年增加438.38万元,增加13.22%。话剧《幸存者》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歌剧《钓鱼城》入选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参评剧目,川剧《灰阑记》入选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剧目,京剧《金锁记》入选第七届全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
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将市歌舞团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划出,市京剧团、市话剧团从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划出,由市文化委管理,实现所有市级院团管理模式的统一。
二是组建重庆演出院线。以重庆演出集团为牵头单位,用市场手段整合全市剧场资源,成熟一个整合一个,吸引资本投向演艺市场。通过统一、规范、科学的运营,提升剧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破解剧场演出空心化的问题。目前,已经整合涪陵区大剧院。
三是推行院团长聘任制。打破院团领导主要由体制内业务干部担任的惯例,面向社会进行招聘,选择懂艺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管理人才担任院团领导,推动文艺院团管理机制创新。目前,重庆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已经招聘到位。
四是鼓励院团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推动企业性质院团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探索股份制发展新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成为合格市场主体。推动保留企业性质院团加大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办法,实行合同聘用,按需设岗,以岗定薪,按履行职责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五是解决院团团场配置问题。采取资产置换的方式,在主城核心地段解放碑置换25000平方米办公大楼,为市京剧团、市话剧团、市歌舞团、市曲艺团配置团场,解决了市级院团“一团一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