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将“文化强县”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工作实现了全面繁荣进步。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全省文化行政执法优秀集体等多项荣誉,多项工作在全省推介。具体做法是:
一、从责任着手,摆正文化工作位置。宁远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强县”建设作为各级各部门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政治责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强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工作。积极协调乡镇和组织、宣传、文化、发改、教育、科技、财政、人事等部门参与文化活动,并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抓,各乡镇、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县委书记刘卫华、县长桂砺锋对文化工作坚持做到有事必到、有求必应,经常深入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现场指导工作,为文化工作鼓劲加油。二是政策扶持有力。出台了《中共宁远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宁远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等文件。县人大十五届八次会议作出了《努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争创省文化先进县》的决议、县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将《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经济的嬗变,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作为大会发言提案。该县把文化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始终坚持“三个纳入”,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文化专题会议,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资金投入到位。近年来,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渠道筹集、整合资金4亿元以上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县建有老年大学一所,乡镇(含街道、国有林场)综合文化站2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含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687个,县、乡镇、村文化广场320个,文化广场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县文化馆、图书馆进入国家二级馆行列。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1608万元到2013年的3502万元,年均增长29.6%,高于财政增幅8个百分点。从2010年起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设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引导基金,专门对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化产业等予以补贴奖励。四是队伍建设优化。在政治上给予文化工作者更高位置,文化系统有“两代表、一委员”7人,其中市政协委员、县委候补委员、县人大常委委员、县政协委员各1名、县政协常委3名。招聘30多名文化辅导员充实基层文化队伍。2011年,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面向大专院校和社会层层筛选,招聘了20名具有各类文艺专长的优秀人才,组建了“九嶷山艺术团”,实行财政全额拨款。
二、从创新入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宁远县以文化亲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为宗旨,坚持“全民参与、城乡同乐”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民艺术节——农民演,农民乐,农民当主角。从2011年开始,该县组织了每年一届的乡镇农民艺术节,各乡镇认真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四年来,共创作节目230个,演出节目1050个,参演规模达5000余人次,观众参与12万余人次。农民自编自演的表演唱《喜看清水桥新变化》、花灯戏《老来福过年》、龙狮表演、舞蹈《山谷簸箕》、原生态瑶歌《棒棒锤在岩石上》等节目深受观众好评。全县乡镇文艺队伍由4年前的20支迅速扩展到现在的120多支。演员从3、4岁到80多岁都纷纷参与进来,有的地方为了能上台表演还争得不可开交,观众感觉仿佛回到了看样板戏的岁月。“百团大会战”——你方唱罢我登场。从2012年开始,该县组织每年一届的社会艺术团体“百团大会战”。以开放式广场为舞台,每逢周末,各团体轮番上阵,献出各自的拿手好戏,活动范围涵盖全县。目前,该活动共演出300多场次,观众达30多万人次,参演节目1450个,原创节目600多个。广场文化——天天唱,周周乐,月月演。以县委办和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宁远县广场文化活动方案》,每月由一个部门牵头,组织若干个县直单位作为后盾单位,在文庙广场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晚会,月月演已经成为市民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2012年至今已演出31场。目前全县城乡共有320个大小广场,平时广大群众自发组织跳广场舞,重大节庆日,由各乡镇政府组织开展节庆活动。瑶族文化——独特风情好醉人。2012年7月,与湖南省民俗摄影家协会合作,组织了瑶族婚嫁摄影活动;2013年11月在荒塘瑶族乡雷公坳移民村举办了以促团结、谋发展、共繁荣、奔小康为活动主题的湘南三市六县八乡“盘王节”暨“座歌堂”活动;2014年11月在九嶷山瑶族乡、荒塘瑶族乡、桐木漯瑶族乡、棉花坪瑶族乡举办了四个少数民族乡成立三十周庆典活动。系列活动全景再现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瑶家风情,也展现了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鼓舞”、“坐歌堂”的独特魅力。
三、从改革出手,培育文艺队伍“火种”。针对全县无专业演出机构、艺术人才匮乏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大胆决策成立了九嶷山艺术团。3年来,该团为服务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县文艺创作、演出整体水平,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精心组建队伍。在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等部门监督下,通过“宁远新闻网”“永州网”“九疑文化网”等发布招聘方案,面向社会择优录取音乐、舞蹈、舞美、编导、曲艺、音响等优秀文艺人才20人。九疑山艺术团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理模式,由县文化局主管,县文化馆负责日常管理。进编人员在艺术团服务年限达到5年以上,视情况调往乡镇文化站或其他单位,作为“火把”和“种子”,带动全县的文艺活动。二是明确职责任务。积极策划、组织实施全县重大文艺演出和其他艺术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送戏下乡和临时演出任务;培训指导社会艺术团体和文艺爱好者;指导乡镇、村文化活动,带动城乡群众文化建设。三是社会效果明显。三年来,该团承担政法、计生、旅游等专题演出、公祭舜帝大典祭祀演出等省市县各类重要演出49场、“送戏下乡”演出400多场,培训指导乡土文艺人才1万余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艺术团重创作、出精品,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创作舞蹈《湘妃·竹》获2012年第四届湖南艺术节金奖并参加当年山东济南全国“十艺节”展演。创作舞蹈《瑶山吉傲》《三月三》分别获2013年、2014年“欢乐潇湘”全省汇演金奖,并参加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