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启动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刚才,红卫同志传达了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相关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下步试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要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是整合用好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工作层面上,文化部推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三项试点工作,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点督办的重要任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作为三项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提出全省整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分别签订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8月29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三项试点工作任务,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明确了23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与省内先进市相比、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设施总量不足,功能布局欠合理,均等化水平还比较低,投入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实施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既是省政府交办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切实把试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突出重点领域,全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完善体系、提升效能、促进均等为重点,以试点工作为抓手,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基本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卫生计生、便民服务、农技推广等各类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一是抓好标准化试点。试点工作方案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展基层文化活动队伍、落实文化管理服务人员、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标准和要求,目标明确、责任明晰。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抓紧启动试点工作,对照各阶段任务,不等不靠,全力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边试点边总结,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综合利用、服务统一提供的目标。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在充分整合全市农村社区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努力形成多种设施建设模式。对各部门已建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进行整合提升,以村(社区)文化室、社区服务中心等为主体,或依托农村社区闲置设施等,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以专项规划和建设标准为依据,在设施缺乏的社区,尽快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要统筹各有关部门资源,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要求,加强综合服务中心的设备配备。
三是抓好均等化配置。要按照全覆盖、保基本的思路,促进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特殊群体均等,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惠及每一位群众。要坚持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配套建设,增加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发展流动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扶持力度,实施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为他们量身打造文化服务产品。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将其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他们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服务。
四是抓好高效化服务。要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政府买单、品牌打造、补贴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出更多便民服务项目,努力实现每个社区都至少创建一个服务品牌。要深入推进广播、电视、电影、农家书屋等惠民工作,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各区(市)要于明年上半年建成“尼山书院”,尽快向公众免费开放。要将文化服务功能与基层宣传教育、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创新整合资源,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使中心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五是不断增强供给能力。要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生产更多的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到社区报到活动,努力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把惠民服务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培育发展文化非营利性组织,倡导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形成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格局。
三、完善工作机制,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协调机制。按照省里要求,市里成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紧密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区(市)要尽快建立区(市)层面协调机制,把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实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资金、设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对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支持。
三是强化队伍保障。要采取多种措施,突出加强农村基层等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充分挖掘、培育基层业余文化人才,扶持地方特色文艺队伍发展壮大,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特色文化环境。
四是强化管理考核。要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增强客观性和科学性。各区(市)、各相关部门都要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强化跟踪督查,强化问责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志们,实施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