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化要闻 社会文化 艺术天地 文物保护 文化产业 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 文化市场 文化队伍 文化资源
   
  徐向红在全省文化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进一步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对全省文化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安排部署。 
      刚才,我省文化系统党的十八大代表高静同志向大家传达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介绍了党的十八大的盛况,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李宗伟副厅长宣读了《全省文化系统开展“喜庆十八大、相约十艺节”系列文化活动的意见》。全省文化系统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上下贯通、统一展开,形成“一盘棋”的局面,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热潮,展示全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8日至14日胜利召开。十八大闭幕后,1115日上午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过了中央书记处书记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1113日下午,厅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集体学习座谈并专题研究部署;1117日,我们收看收听了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集中学习了十八大精神,姜异康书记对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111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孙守刚部长在讲话中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省文化系统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高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意义,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情况下,大会深刻回答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高举旗帜、团结奋进,体现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科学总结过去成绩,深刻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系统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任务。报告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题鲜明、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求真务实、部署全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章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大会和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实践经验丰富、勇于改革创新、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领导集体。大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必将载入史册,对党和国家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全省文化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文化系统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大会文件,系统把握、深刻领会十八大的精神实质,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大会确立的目标任务上来。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优势,广泛开展十八大精神的宣传,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在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一)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鲜明主题。报告主题鲜明,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报告提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些话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这是这次大会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二)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十年。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实践要求作了全面阐述,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明确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和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要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报告提出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要求。报告完善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内涵深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四)要深刻领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也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这五项建设,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特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党心民心。从十七大“四位一体”,到十八大“五位一体”,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五)要深刻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报告深刻阐述了党所担负的历史重任,系统阐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丰富内涵,从“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五大建设”、“四个能力”、“一个总目标”和八个方面的任务,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贯彻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对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六)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专门用一大部分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新概括新部署,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标志着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报告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要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24个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明确提出了“一个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五个目标”,就是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全面部署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赋予了文化战线新的重大任务和使命。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全省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迅速行动,切实把十八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 
一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省文化系统各级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好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要突出学习重点,把十八大报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认真研读原文,掌握基本观点,领会精神实质。要坚持领导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深学透,并带头宣传、带头贯彻落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机关党委和各单位党组织要组织好本机关和本单位的学习,采取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利用文化系统的宣传优势,尽快制定学习宣传实施意见,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学习动态及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典型,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 
      二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宣传十八大精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充分发挥文化系统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大众文化》、《艺彩山东》、《文化方舟》、各级文化网站等载体和平台,开设一批专栏专题,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综述、专访和通讯,迅速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要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开展“喜庆十八大、相约十艺节”系列文化活动的意见》要求,发动全省艺术院团,遴选近年来创作生产的优秀舞台剧目,以多种方式开展演出活动,以高水平文艺演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这项活动,既是学习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迎接十艺节、备战十艺节、冲刺十艺节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全省优秀剧目展演,为冲击十艺节重点剧目做准备。在剧目展演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专家、观众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观众和市场的检验,搞好剧目的加工提升,确保每一个作品都成为精品,并为冲击十艺节积累必需的演出场次,同时在展演过程中进一步发现优秀剧目、重点剧目。准备冲击“群星奖”的作品,也要在展演过程中聘请专家帮助精心打造,进一步加工提高,争取更多的作品进入决赛,争取更多进入决赛的作品能够获奖。美术创作,也要精心策划,精心打造,努力创作反映重大主题、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发动全省文艺工作者,精心组织系列学习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创作生产、排练演出一批宣传十八大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阵地的优势,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介绍、阐释十八大精神,展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工作实效衡量学习成效,使文化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确保广大党员对十八大精神学得深、弄得懂、落实好。要深刻把握十八大提出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路、新部署,紧密结合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作出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全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努力开创山东文化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文化系统抢抓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筹备十艺节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三大机遇”,着力打好备战十艺节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两大攻坚战”,大力实施“九大工程”,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为做好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文化系统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要围绕“一个目标”,抢抓“两大机遇”,实施“三大战略”,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把全省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一个目标”:就是要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文化建设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各项工作全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两大机遇”:一个是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机遇,一个是筹办十艺节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最好时期,最大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文化建设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特征和趋势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任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都要靠文化,文化是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产品的灵魂和内核。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常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只有来自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和总体趋势的认识和把握,来自于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才是坚实的和科学的,否则就是盲目的。对此,理论上要更加清醒,行动上更加自觉。作为规律和趋势,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支持文化建设。一切有眼光有思想有眼界的领导,特别是来自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领导,一定会更敏锐地洞察到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内部规律的呼唤,一定会对文化工作倍加重视,投入进一步加大,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指导越来越具体。作为文化部门的同志,如果思想境界达不到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的高度,缺乏这方面的自觉,无法领会落实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意图,就会处处被动。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地研究规律,准确地把握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地贴近中心工作,推动工作大局,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中有所作为。 
      第二个机遇,就是筹办十艺节的机遇。对我省文化建设来讲,这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比如,济南市抓住了十艺节筹办的重大机遇,引领整个西部新区的崛起,一个有文化内涵、有发展前景的新城崛起在济南西部。这就是十艺节的力量。看不到十艺节的力量将会痛失发展机遇。我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文化场馆建设,是我们多年来想办的事情,通过筹办十艺节,至少提前推进了十年。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艺节的旗帜之下纳入省、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大步向前推进了。我省的艺术精品创作,通过筹备十艺节推出了一批重点剧目、重点作品。在前十三届“文华奖”评选中,山东只有两个剧目获得“文华大奖”。在明年的十艺节上要全面超过这个数量,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济南作为开幕式的承办城市,青岛作为闭幕式的承办城市,必须确保获得大奖。其他每一个市都要奋力拼搏,不甘人后,多多益善。参加十艺节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希望各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展所长,都能有所斩获,都能取得最佳战绩,在精品创作上夺取全面丰收。在人才方面也是这样,这个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常言道,人生能得几回搏,这一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投入我们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努力在十艺节上展示山东艺术家的才华,展示文化建设的成果。只有精心准备,全力以赴,才能有所收获。如果胸无大志,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就会痛失机遇,留下终生遗憾。在这方面,谁的工作突出,谁的工作一般,十艺节成绩将是最好的鉴定。各市要展开竞赛,争取在各方面拿出最好的作品,取得最好的成绩。 
      实施“三大战略”: 
      第一个是精品带动战略。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与筹办十艺节的两大机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是呼唤精品、呼唤大作而必然要出精品、出大作的时代。如果出不了精品,出不了大作,就会愧对省委省政府的希望,愧对时代的要求,愧对人民的期望。出精品,包括舞台艺术精品、群众文化艺术精品、美术精品以及各方面的精品。实行精品带动战略,包括各个方面的工作,我们要全面进入第一方阵,而且要进入第一方阵里的三甲。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各项工作创一流,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一流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唯旗是取、逢标必夺,自我加压,不甘平庸,不甘居中游和落后。出精品,要求我们要进行精心的策划,精心的操作,精心的运筹。在艺术创作上要出大作,出传世之作、经典之作。一个大作频现、大师频现的局面,一定是精心为之的结果,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系统,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眼界、水平、能力和推动的力度。 
      第二是人才振兴战略。一个区域、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包括一个剧种、一个剧团,关键靠领军人物、统帅人物、名家大师,否则要出精品力作,要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才,不是一个两个大师,不是一个两个领军人物,而是需要有一个集群、一个梯队,还要有产生大师的丰厚土壤,使之不断地涌现。最根本的是要营建一个能够使各类人才不断涌现的系统性的体制机制和支撑保障。 
      第三是创新驱动战略。要实现我们的总体目标,全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最大的动力是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革创新,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特别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文化作为民族的血液、灵魂、精神家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是生命力之所在。古语讲,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这个道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地创新,是我们的民族、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在文化建设上更是这样,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运行模式,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我们要树立大文化的观念,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绝不仅仅是文化系统几个院团、几个文化单位的繁荣,是指文化的全面繁荣。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大文化,是服务中心、贴近中心的文化。比如,我们要实施文化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挖掘、梳理、整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形成本地区的文化优势,形成特色文化、区域文化,特别是形成区域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就大大突破了文化自身的领域。比如如何扶持一个地区的优势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比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力;同时,在科技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提高文化含量,特别是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也要不断创新。比如,各部门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部门如何加强服务协调,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比如,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将催生新的产业,在这方面如何进一步做好结合的文章,包括文化旅游园区的内涵的提升、资源的发掘整理、形成文化优势等,都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放下身段,主动地融入,积极地配合,不断地拓展工作领域。再比如文化遗产保护,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如何进行生产性保护、人本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如何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创新。 
      围绕一个总体目标,紧紧抓住两个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三大战略,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文化精品与文化人才双振兴。我们在十艺节上要多拿奖、拿大奖,既要夺取承办十艺节的“大金牌”,又要夺取十艺节各项比赛的“小金牌”,两种金牌都要拿。这就必须推出一批舞台上立得住、市场上打得开、群众中叫得响,而且能够传承久远、为院团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精品力作。同时,要推出一批人才,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领军人物,实现文化精品与文化人才的双振兴。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跨越。在文化事业方面,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县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全面提升。十艺节为我们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省里要求要交好“两本账”,一本是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账,一本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账,这两本账都要交好。特别是第二本账,县及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大于重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对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关心。我们既要把十艺节重点场馆设施建设好,更要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在文化产业方面,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文化产业同样也面临调整优化结构的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培育力度,加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发挥好集群和带动效应。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内容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核心层,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直接关系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深度,特别是融入经济发展的深度,需要我们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着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继续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不折不扣地按照省、市批准的改革方案向前推进,完善机制,落实政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3、文化繁荣与市场管理双加强。实现文化市场繁荣,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规范的市场管理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市场的繁荣也反映出文化市场管理的规范化。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对文化市场进行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目前,我省文化市场的繁荣、管理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特别是通过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推进。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二者是统一的。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进入最好的时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方面,各级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今年在枣庄台儿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训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非遗产品生产、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的体系。 
      5、文化宣传推介与文化“走出去”双丰收。去年以来,我们加大了文化宣传推介工作力度,加强了文化宣传平台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中国文化报合作创办了《中国文化报·艺彩山东》专版,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介绍山东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新亮点和经验做法,得到文化部领导以及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与大众日报合作创办了《大众日报·大众文化》专版,成为大众日报的一个优秀版面,在宣传全省文化建设成果、亮点,特别是在十艺节的宣传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与山东广电网络合作开通了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有线电视平台《文化方舟》,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入千家万户。再就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山东卫视新闻联播文化山东专栏,推出一系列关于山东文化建设的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是在十八大期间,深入报道了我省文化建设的一些重要专题。此外,我们与许多中央媒体也加强了合作,特别是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不断推出相关的宣传报道专题。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些载体进行宣传推介。同时要和文化“走出去”结合起来,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齐鲁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到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是国际上最高层次的文明对话活动。以基督教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而且中华文明又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这就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这种高端的核心价值理念层面上的“走出去”,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文化“走出去”,也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化活动、文化贸易等各个方面。下一步,要深入挖掘、梳理我们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文化“走出去”的内涵,增强齐鲁文化的影响力。 
      6、文化区域建设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双推动。对文化区域建设,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省政府即将与文化部签订的合作推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框架协议中,就包括文化部将支持山东开展文化区域建设,特别是要利用曲阜、泰安、枣庄、菏泽等区域的文化优势,打造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展开文化突破曲阜的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优势。这是我省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继“蓝黄”战略之后,牵动我省西部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围绕“蓝黄”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我们专门组织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下一步,要以中华文化标志城或曲阜片区为重要抓手,通过文化突破曲阜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掘周边区域深厚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优势。要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形成一系列新兴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群体,探索出一条对城市转型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有重要引领作用,对这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牵引作用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同志们,当前我省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文化工作者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历史责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各项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业绩。